綜合描述

埋葬蟲科(Silphidae)甲蟲屬於動物屍體分解者,在物質轉換、能量循環中為重要角色之一。埋葬蟲科包含了Nicrophorinae和Silphinae兩亞科,除少數物種為植食性外(Anderson and Peck 1984),本科大部份物種的成蟲與幼蟲皆以動物屍體為營養來源。在Nicrophorinae的物種中,特別是斑紋埋葬蟲屬(Nicrophorus spp.)因具有埋葬屍體與撫育的行為,較為偏好利用小型(如鼠、鳥)屍體(Pukowski 1933; Trumbo 1992; Scott 1998; 黃文伯、蕭旭峰 2008; Sikes 2008);而Silphinae的物種在無撫育行為下,則傾向利用大型屍體(> 300 g)進行繁殖(Ratcliffe 1996; Hoback et al. 2004)。


雌雄蟲可由頭楯第二性徵分辨,雄蟲頭楯上的橘色斑塊幾與頭楯等長,雌蟲則僅在頭楯前緣具一橘色細帶,較小雄蟲頭楯上的第二性徵則有退化的現象(楊易霖 2012)。尼泊爾埋葬蟲成蟲於夜間活動尋找屍體(Hwang 2006),與其他同屬埋葬蟲相似,在拔除屍體毛髮後,會將屍體滾成屍球,塗抹腹部分泌物進行防腐(Hwang and Lin 2013),並埋葬於地下,進行親養反芻撫育,幼蟲有三個齡期,三齡幼蟲離巢後,於地底自行構築蛹室。雌蟲能依埋葬的屍體大小,控制產卵的數量與存活的後代數目 (黃文伯、蕭旭峰 2008),與國外研究相異的部分是,本物種具有辨識幼蟲親生與否的能力,以避免其他同種雌性的巢寄生(藍美琪 2010)。成蟲與大黑埋葬蟲競爭屍體占有權時,經常居於劣勢(蘇筱涵 2010)。本物種能以翅鞘後緣內側突起,以及第五腹節背板上的兩條縱向銼線,利用腹部擺動摩擦發聲;在同性競爭時,會以聲音威嚇對手,但面對異性時,僅雄性發聲,雌性靜默;雌性在親養撫育期間,則會以較高的頻率招喚幼蟲(楊易霖 2012)。

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4.0台灣(CC BY-NC 4.0 TW)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4.0台灣(CC BY-NC 4.0 TW) 作者:黃文伯 資料提供 黃文伯 上次更新 2014-07-01